山西北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不仅极具军事战略价值,而且是农耕社会与草原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成为华夏各民族和文化交融的“大熔炉”。
汉代起,北方各族就不断与中原发生碰撞,金戈铁马和鲜血淋漓之余,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随之发生。魏晋南北朝,中原扰攘,漠北各族相继崛起,雄据山西,驰骋中原。300余年战乱和苦难的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新鲜血液注入华夏古老文明,催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盛唐时代。
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繁荣。粟特商人带来了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的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北魏首都平城和北齐别都晋阳,相继成为国际性都市。惊人的考古发现,无不透射出中外文化互动交融的夺目光彩。
序号 | 名称 |
时代 | 质地 | 数量 | 来源 | 备注 |
---|---|---|---|---|---|---|
1 | 清河太后中府锺 |
西汉 | 铜 | 1 | 山西省太原市东太堡村出土 | |
2 | 提梁筒形器 |
西汉 | 铜 | 1 | 山西省太原市电解铜厂拣选 | |
3 | “高奴庙”钫 |
西汉 | 铜 | 1 |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 |
4 | 象牙尺 |
东汉 | 骨 | 2 |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 |
5 | 安邑宫鼎 |
西汉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 | 铜 | 1 | 山西省洪洞县李堡村出土 | |
6 | 四神染炉 |
西汉 | 铜 | 1 |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 |
7 | 成山宫”行灯 |
西汉五凤二年(前56年) | 铜 | 1 |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 |
8 | 鸭形熏炉 |
西汉 | 铜、贝 | 1 | 山西省朔州市照十八庄村出土 | |
9 | 嵌贝铜龟镇 |
西汉 | 铜 | 2 | 山西省朔州市照十八庄村出土 | |
10 | 铜人形镇 |
西汉 | 铜 | 1 |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 |
11 | 镂雕兽面 |
西汉 | 铜 | 2 | 山西省太原市电解铜厂拣选 | |
12 | 铜刷捉手 |
西汉 | 铜 | 1 | 山西省朔州市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