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画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韵味。“书画同源”——挥洒笔墨于尺幅,抒发人生感悟,展现心中“至善至美”世界。
中国绘画,崇尚“师法自然”,追求“气韵生动”,讲究“画中有诗”。人间物象,跃然绢素;山川自然,尽收咫尺;笔墨出神,画中有情。
中国书法,法起于点划用笔,形工于单字结体,气聚于篇章经营,神出于气韵变化。
山西博物院藏数千件历代书画,从中遴选出的元、明、清三代佳作,虽属吉光片羽,却也大致可寻数百年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遗风馀思,被于来者。”线条与色彩之间,须用您的心去品味。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经汉、魏、六朝的发展,成熟于唐宋。宋、元时期,文人画蔚成主流,注重抒情,追求诗意。
元代的文人画,以水墨画居多,花鸟、古木竹石、梅兰等题材流行。王渊的花鸟和顾安的竹石,清润淡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明、清两朝摹古出新,流派众多,个性鲜明。几件无款山水画反映了明代早期不同的绘画风格;谢时臣、宋旭、王綦皆名重当时。清初“四王”及其传派为画坛主流;八大、“八怪”张扬的个性,被世人推崇。
近代以来,海派画家大胆革新,开一代新风。任颐、吴昌硕的画风,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
中国象形文字定型,书法也随之产生。从殷商甲骨、金文大篆,到秦碣汉碑,书体不断蜕变,书法不断完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飘然独立,文人士大夫孜孜以求,蔚成风气。南帖北版,殊途同归,至唐代达于极盛。千百年来,书法艺术扎根于文人的素质学养之中,研习传承,名家辈出。
《章草释经卷》展示出唐代书法的艺术风貌。从明初宋克到中期祝允明、文徵明,至晚期董其昌、张瑞图,引领有明一代书风。清初王铎、傅山的作品个性强烈,笔法奇倔;沈荃、吴雯为帖学大家;王澍、黄慎、郑燮、刘墉等人的作品,体现了清代各种书体的面貌;清代晚期碑学大盛,伊秉绶、包世臣、何绍基、吴昌硕等人宗法北碑,真、草、隶、篆诸体各呈新意。所有这些珍品,给我们留下了书法继承和创新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