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微信
微博
观众留言
友情链接
EN
“晋界”讲坛第五期第一讲:长城——消逝与永存
“晋界”讲坛第五期第一讲:长城——消逝与永存

  2018年10月14日,伴随着“碰撞•融合——长城文化展”的推出,第五期“晋界”讲坛也正式与大家见面。第一讲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老师为大家带来“长城:消逝与永存”。此次讲座通过长城沿线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对关于中国历史的一些传统认识提出新的看法。



  自西周以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毫无疑问的说明了周厉王的昏聩荒唐,但同时更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两种不同经济生产模式下的族群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尽管传世的典籍在描述关长城地域的社会史时,常常以金戈铁马、你征我伐作为主要旋律,但是拨开层层迷雾,仔细推敲史籍材料和分析出土文物,却能发现交流与融合才是长城地区永恒的主题。

  先秦时期,长城修筑伊始,其作用并非是传统认识中所谓单纯的防御工事,而是中原政权“北进”政策下,巩固开垦的新边疆的屏障。水利工程与长城的关系也许是以往学者忽视的一点,新边疆的开垦必然导致着农耕生产的方式的延伸,水利设施之于农耕犹如水草之于游牧,两种生产模式的截然不同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从这个角度考虑,长城又像一处坚固的“堤坝”,保护着其内的农耕文明不受侵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保护着自然的水草不被人为的改变,游牧文明保有赖以生存的基本。

  由秦至汉,由隋唐至明清,修筑长城以御敌的时代已经过去,但长城依旧。它凝聚着无数人的历史记忆。汉人、匈奴人、蒙古人……无数悲欢离合,不尽大漠悲歌,似乎过去的一切都可以让长城来告诉我们,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



  讲座结束后,观众就长城的现实意义、区域发展及文化统一性等问题与赵老师进行研讨和交流。

  在11月4日,人民大学国学院的王子今教授将会为大家讲述“长城与秦汉‘北边’交通格局”,敬请期待!

  希望“晋界”讲坛可以给观众们带来更加精彩的“长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