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晋界”讲坛第一期第五讲在山西博物院艺术中心如约与观众见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毅老师做了题为《陶寺考古与中国文明起源》的讲座。
陶寺遗址,是一处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黄河中游地区的龙山文化系统的大型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始终作为文明起源阶段“六大都邑”之一,是文明探源工程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从1978年开始发掘至今,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并发掘出了城址、宫殿基址、手工业和仓储区、大型墓葬区以及备受瞩目的观象台遗址,出土了大量具有礼乐性质的陶器、铜器和玉器等重要遗物,所呈现出的完全是一个早期国家的面貌,这对于探寻我国文明起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讲座内容紧扣主题,围绕陶寺遗址的发掘经历、最新成果、文明起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晓毅老师多年来一直参与陶寺遗址的发掘及研究工作,对陶寺遗址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围绕陶寺考古,王老师深入浅出地从“什么是考古”、“陶寺考古的主要收获”、“什么是文明”和“中国文明起源”四个方面与现场观众进行分享。谈到考古,王老师通过概念的导入和大量考古遗迹和遗物的实例进行了说明,让观众熟悉概念的同时对最新的考古成果有了大体的了解;就陶寺考古,王老师把它分为滥觞期、沉寂期、复兴期、蓬勃期四个阶段,并就每一阶段的主要发现及研究做了分享,让大家对陶寺遗址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什么是文明,王老师从国际考古学界提出的衡量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准为出发点,引出对陶寺进入文明社会的探讨;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王老师从“中国”一词的起源作为切入点,结合陶寺遗址展现的文明社会的六个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场观众无一不沉浸其中。在互动环节,观众踊跃提问、热情高涨,王老师妙语连珠,现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观众在王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述,让观众在知识与感官层面受益匪浅。
(供稿:教育部)